小號演奏藝術研究 小號演奏藝術研究
前 言 演奏是一種藝術,也是一種挑戰。音樂學習者,莫不把舉行演奏會當成印證自己習業成果的展示,然而學習一種樂器、舉行一場音樂會,從接觸到展現,其中的點滴,又有何軌跡可循呢? 在筆者就讀中學及大學的時代,時常流連書局尋尋覓覓,希望能找到有關小號演奏方面的著作,可以做為自己演奏及練習的輔助。但在當年的環境裡,如此的著作卻總是付之闕如,事隔多年竟然發現,就算現在也是一書難求。其實書籍只是參考的工具,但對於學習者而言,卻是相當重要,就如同荒漠裡的甘泉一般。身為一位演奏者,也是一位教學工作者,深切體認小號演奏研究方面專業書籍的便利性及必要性,雖然認知著作將耗費許多時間與精神,筆者也願結合演奏的經驗與學習的心得,在書中提供屬於小號演奏、教學與學習的參考。 到底要寫些什麼內容?這本書在完成後是否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?國人的需要究竟是什麼?如何讓理論與實際能夠相輔相成,讓讀者能夠真正的獲益?身為第一位留美小號學生的我,應該有什麼使命來為台灣的師生盡一份心力呢?在芝加哥的三年日子裡,可以說是筆者小號學習及人生的黃金時期,師承芝加哥歌劇院交響樂團首席小號Ross Beacraft,西北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Vincent Chicoviz以及呼吸法大師Arnold Jacobs等教授。豐富的習業時期,不管是在演奏技巧、呼吸法、樂曲分析及表現或是曲目的詮釋…等方面,這幾位大師確實為筆者打開一個非常寬廣的視野。在當年資訊不夠發達,網際網路尚未出現的年代,身為小號學習的先鋒開發者,總有一種使命感,就是回國後,應該為台灣的小號演奏藝術一盡棉薄之力:是經驗的分享,是知識的交流,是音樂追求盡善盡美的諧和,也是一切分享的開始。 最近幾年,越來越多年輕傑出的小號演奏家回到台灣,在人才輩出的新時代裡,筆者除了欣然看見台灣的小號演奏界加入了許多活潑、亮麗的表現,更深深的期待著,由於本書的出版,能夠拋磚引玉,激起更多的小號演奏家們,投入更多的時間在經驗的傳承、書籍的寫作以及文章的發表上,讓台灣的小號界能在有關資料上呈現更多樣化,以豐富的交流,更加造福有志學習小號的莘莘學子。 最後更要感謝內人林怡文老師的鼓勵及文辭上的潤飾,助理們在資料的收集及整理上給予的協助,本書才得以和大家見面。 惟筆者雖秉著嚴謹用心及仔細考證的態度,竭盡所能於本書的著作,期盼能週延完善。但仍不免因才疏學淺,恐有疏漏及錯誤之處,尚請樂界先進多予指教為荷。
|